2013年2月1日

PISA素養框架的結構


 PISA以一個3-D素養坐標結構來作為測試題的實踐空間,因為在過往大型學生素養的國際測試中,如IALSTIMSS都把素養評價內容集中在學生對學校課程抽象知識及結構(如語法、公式等)的掌握上,而PISA強調的則是個體與內容之間的互動與構建;素養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符碼,和價值中立的技能組合,它成為了一種教育活動,一種思考方式,甚至是一種做自己的行為模式;學生和先生的互動一反傳統的上下演講模式,先生從講臺上走了下來-反思、分析、表達、陳述與討論都成為了養成和實踐素養的關鍵環節,而這正是PISA測試中重點考察的內容。


PISA素養框架的外部結構在每一個測試域中,PISA都會依據三個維度對素養進行敘述,它們分別是:
  內容: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及結構
  過程:學生需要掌握的認知技能,促成“表現”而介入的各種過程;
  情境:學生需要熟悉的知識及技能運用中所處的各種情境或背景。

根據這一原則並針對不同測試領域自身活動的特點,PISA對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有著不同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內容、過程與情境,這三個維度雖然在描述的安排下是彼此獨立的但實際上它們是一個彼此依賴、動態的素養實踐過程;所以PISA 3-D 的坐標系統來表述題目,每一個題目置於立體坐標系統內,題目評價可以用投射在各維度的投影點來表示。


領域

閱讀
數學
科學
內容
連續文本
重要概念(big ideas)
理解科學現象所需的必要知識
非連續文本
變化與增長
地球與環境

空間與形狀
生命與健康

不確定性、關係
技術發展

數位、幾何、代數
物理與化學
過程
訪問與檢索
能力等級:不同思考類型
1、簡單運算及定義分辨
2、建立關係、解決問題
3、在情境中發現數學
識別科學問題
整合與解讀
鑒定證據
反思與評價
作出結論

分享結論

分析、歸納、演繹、提問
表達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情境
私人
私人
私人

公共
教育
家庭

職業
職業
社會共同體

教育
公共
世界


科學
歷史演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美術繪本創作